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品牌评级与品牌顾问机构Chnbrand4月11日发布2017年中国品牌力指数报告。这份报告回答了不少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每个人能记住几个品牌,哪些人群对品牌更为熟悉等。报告还揭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现象,那就是:品牌越大未必人气越旺。
市场持续开放 竞争日趋激烈
报告显示,2017年共有62个品牌因为连续五年保持品牌力行业第一,获得“黄金品牌”称号。但是,也有38个消费品类,排名第一的品牌发生了变化,这一数量比去年上升了7%,说明“第一品牌”的位子越来越难保。Chnbrand首席研究官姚颖分析,这跟市场更加开放有关。
姚颖说:“不像以前一样,一个品牌它靠垄断有限的传播渠道,或者说垄断了货架就可以一直保持自己超级大品牌的地位。现在不是这样了,它们收到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声音的挑战,所以有很多品牌都有一些新的机会发展起来。”
传统快消领域 中国品牌优势不再
从区域来看,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掌握更丰富的品牌资源。品牌认知水平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地区,呈现递减趋势。
从人群差异来看,女性和80后人群对品牌相对更为熟悉。
从品牌归属地看,国际品牌前三位分别是美国、韩国和德国,日本品牌由第2位大幅下滑到第7位。而中国品牌在第一品牌阵营的总体占比和行业分布,基本保持稳定,只不过,优势和劣势也越来越凸显。
姚颖认为:“中国品牌力在不同行业的分布情况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像中国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可能都比较领先,在服务业领域中国品牌一直做得非常好,而且越来越好。但是在传统的快消领域,特别是日用品等领域,中国品牌反而在失去它们的阵地。”
大品牌不一定受欢迎 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
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对于单个行业,消费者平均能记住几个品牌?这个有意思的问题报告也给出了答案:今年是5.3个。
姚颖介绍:“2015年,单个行业消费者能够记住的品牌数量是3.4个,2016年激增到了5.2个。但去年我们也提到了,这种增长不可能是无限的,因为人的大脑毕竟容量有限。所以我们在今年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增幅变得非常缓慢,这或许意味着认知的瓶颈开始显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主动记住的品牌被购买的概率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从2015年44.2%下降到2017年的30.2%。这说明,认知度的提升对品牌力提升的贡献度在下降。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并不是越耳熟能详,越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为什么会这样?姚颖认为,这和消费的个性化趋势有关。“消费者需要一个更丰富的购买理由。过去,比如我去超市买东西,这个东西有广告,我可能就知道它,信得过它,我就买了。那个时候品牌发挥的是一个基本的背书功能。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所以可能需要更加复杂的原因,比如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