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两融余额创新高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1-09-24 09:49 | 来源:经济日报


  融资融券既为投资者提供了卖空股票赚钱的新途径,也因其杠杆效应放大了收益和亏损,是一把“双刃剑”。工具本身不可怕。明智的投资者既会看到两融风险,也不忽视其积极作用,并主动学习用好这把“双刃剑”。

  9月以来,融资资金进场的节奏明显加快。截至9月15日,A股市场融资融券余额逾1.9万亿元,创出近6年来新高。有投资者担心,随着两融余额增加,杠杆资金集中进场已成为A股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的主要推手,将加剧股市投资风险。

 

  融资融券交易又称信用交易,普通投资者可将“融”通俗理解为“借”。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证券公司借钱炒股,并按期还本付息。投资者从事融资交易只需缴纳一定保证金即可借到一定倍数的杠杆资金;融券交易则是投资者满足质押条件后,向券商借股票卖出,并按期如数归还股票。

  融资融券既为投资者提供了卖空股票赚钱的新途径,也因其杠杆效应放大了收益和亏损,是一把多空均可做的“双刃剑”,这把“剑”至少有四大风险:特有的卖空风险、利率变动带来的成本加大风险、强制平仓风险、提前了结债务的风险。那些经历过2015年场外配资入市、场内两融余额大增的投资者,依然对杠杆资金的风险心有余悸。

  两融余额创新高是否必然带来市场风险加剧?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A股成交额之中杠杆资金的比例”以及“两融业务为什么创新高”。

  随着A股自由流通市值和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带动上市公司数量和股本跃升,按照同等换手率水平估算的股市成交额已大幅高于几年前。换言之,在过去动辄被视为“天量”的成交额,目前看可能并不算多,而且高成交额持续的时间可能比预期要长。近期连续多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并非类似2015年的股市情绪亢奋,也不可能是杠杆资金一己之力所为。

  话说回来,这么大的成交额中,确实有一定比例的交易性资金或杠杆资金,两融资金作为目前A股几乎唯一的杠杆资金类别而广受关注并不稀奇。交易性资金也好,杠杆资金也罢,最担心的是系统性风险。无论是看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变化,还是看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变化,目前的两融余额上升与2015年杠杆资金入市的情形相比,明显更趋缓慢和理性。中信证券的数据显示,8月部分场内杠杆指标并未连续上升,而是呈走势平缓甚至下滑态势,说明投资者整体加杠杆意愿并未提升。

  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表明,两融余额不断增长并非风险加剧的主要推手,而恰恰是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2010年A股市场推出两融业务时,两融标的数量很有限,经过多次扩容,两融标的数量早已今非昔比。

  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和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数量增加,两融标的继续扩容,水涨船高的两融余额已成为市场的“稳定器”。以融券交易为例,当市场上某些股票价格因为投资者过度追捧或恶意炒作而变得虚高时,敏感的投资者会及时通过借入股票来卖空,从而增加股票的供给量,缓解市场对这些股票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抑制股价泡沫。

  另一方面,相比股票质押融资等方式而言,两融的风险可控程度更高,实际是资本市场发挥风险分散功能的重要工具。由于融资融券所获得的资金或证券都有专门的账户记录,监控其市值变化、测算风险程度和要求追加保证金相对容易。融资融券的杠杆比例也可根据情况调整,在市场整体风险不大时可适当放大杠杆比例,反之则可收紧。

  工具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工具的人。明智的投资者既会看到两融风险,也不忽视其积极作用,并主动学习用好这把“双刃剑”。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今年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业界:配… 证监会: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 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 多地水泥价格上涨 投资者关注下游… 白酒迎消费旺季 次高端产品更受欢… 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 【图说中国经济】“南向通”启动在… 严厉打击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证…
推荐文章
北京将在全市将建立三级人力资源服… 北京5G建设“建用并举” 多场景实… 回天地区心理服务站点将全覆盖 北京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秒级退… 北京经开区268个高频事项“跨省通… 我国高铁对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 中国宣布双碳目标周年:北京筹谋迈… 天津市优化职称评定支持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