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5月28日是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公司以0.2元/股的收盘价落下帷幕。
今年以来,随着退市新规的实施,以及“应退尽退”的监管理念贯彻落实,证券市场退市效率进一步提升。《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截至5月28日,今年以来已有15家上市公司被交易所终止上市,另外有3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合计18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通知”。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层对于壳公司、僵尸企业的清理,将释放更多流动性到更需要的企业,助力优质企业做优做强,同时也有利于净化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价值投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强调“应退尽退”也是一种“震慑”,使上市公司居安思危、做优做强,才不会被“末位淘汰”。
多元化退市常态化
值得注意的是,康得新在4月6日被深交所终止上市后,曾于4月9日向深交所提交复核申请。5月27日,公司公告称,深交所上诉复核委员会对康得新作出维持终止上市决定,该决定为终局决定。
证监会日前曾表示,将强化退市监管力度,坚持应退尽退,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加大追责力度。
在严监管下,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增多,退市类型也更多元化。具体来看,上述18家收到交易所退市“通知”的公司中,6家触及面值退市指标,6家触及财务退市指标,2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其中,*ST斯太收到深交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事先告知书)。此外,*ST航通为主动退市,营口港为吸收合并退市,*ST北讯则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天翔环境在2020年5月份被暂停上市后,于今年5月12日向深交所提交了恢复上市申请材料,但未能提交保荐机构出具的恢复上市保荐书。由此,5月14日,深交所向公司出具了不予受理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申请和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文件。
“受退市新规影响,今年退市力度显著加大。从当前退市公司触及的指标类型来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家数较少,面值退和财务退成为主流。这意味着,在退市制度优化后,市场逐步成为公司是否退市的裁决者。”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退市新规实施以来,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长,退市类型上也较以前更多元化,全方位对上市公司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陈雳表示,全方位多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判,进而制定的退市新规,更能防止一些绩差公司、空壳公司钻空子,保障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逾百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除了上述18家收到交易所退市“通知”的公司,仍有多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从面值退市指标来看,截至5月28日收盘,有11家A股公司收盘价低于1.5元/股,其中2家在1.2元/股左右徘徊。
另外,2020年年报发布后,逾百家公司适用退市新规被“披星戴帽”。具体来看,沪市39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ST),其中23家公司触及退市新规中新设的“营业收入+扣非净利润”组合指标;深市68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超四成触及财务组合指标。综合来看,今年有107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约五成触及财务组合指标,其余则触及净资产为负、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以及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等指标。
《证券日报》记者进一步梳理“披星戴帽”公司2020年财务数据发现,27家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其中,6家营业收入不超过千万元。若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营业收入,甚至有公司营业收入“归零”。从净利润来看,有3家公司2020年亏损超过百亿元。
“退市新规的财务类退市指标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公司上市的基础指标。若上市公司因为自身原因,连最基础的上市条件都不能满足,那么其当前实力已经与‘上市公司’的头衔不匹配,此类公司自然是需要清理的。”陈雳表示,根据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来计算,今年退市公司预计将在30家至50家之间,较2020年显著增长。
“退市新规中财务指标不仅优化盈利要求,而且明确规模底线,有效压缩了会计操纵的空间,能够有力清除僵尸企业和壳公司。”田利辉表示,随着退市新规的实施,多年积压的问题公司或僵尸企业会在较短时期里先后退市,故今年退市公司数量会显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