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迎来“满月”纪念日。实施注册制首月,创业板共有30只新股上市交易,新股较发行价平均涨幅达198%。新股表现也激活了存量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数据显示,创业板注册制首月日均成交额达2694.16亿元,环比上涨31.68%。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注册制首月市场表现亮眼,意味着资本市场存量改革第一步成功落地,同时也为未来存量改革的深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一级市场发行节奏加快。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创业板注册制下已公布发行定价的公司中,约五分之一的公司市盈率低于23倍,表明新股定价愈发市场化。注册制背景下,新股稀缺性降低将导致一级市场定价分化。赛道优良、科技属性强、发展路径清晰的优质公司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定价,而缺乏吸引力的企业可能出现发行失败的情形。
“新股差异化定价显现,上市后表现也分化明显,体现了市场化的改革目标。”市场人士王骥跃说。
同时,再融资审核也在有序推进。创业板注册制首月迎来首单“小额快速”定增落地。9月17日,仟源医药定增项目的注册申请获证监会通过,成为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首单获批的“小额快速”定增项目。
个股分化明显
创业板注册制首月,上市新股全线上涨,市场平稳运行。Wind数据显示,8月24日至9月23日,共有30只创业板新股挂牌上市,股价全部上涨,较发行价的平均涨幅为198%,涨幅中位数为132%。细分来看,个股分化现象明显。30只注册制创业板新股中,涨幅最高为1219%,最低仅为2%。
不仅如此,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也带活了存量市场,创业板成交金额明显放大。Wind数据显示,8月24日至9月23日,创业板日均成交金额达2694.16亿元,而上月同期的日均成交金额为2045.98亿元,环比增长31.68%。
“注册制后新股上市的速度加快,并且前五日无涨跌幅限制,新股上市后的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同时,受注册制多元化上市要求,吸引了众多创新型企业上市,提升了市场对创业板存量公司的风险偏好,带动了存量公司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开局良好,一级市场申报审核有序推进,二级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南开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评价道,作为资本市场存量改革的试验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开好局意义重大,这标志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正向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方向推进。
市场化机制受期待
在创业板机制运行成效方面,孙金钜表示,创业板注册制运行已过一个月,成果显著,不仅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企业上市获得融资、上市定价更加市场化,同时上市后创业板整体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融资和定价功能都得到很好的提升。
对于创业板制度的完善方向,多位受访人士的关键词均为“市场化”。孙金钜认为,在发行承销方面,目前市场化询价仍存在报价区间相对集中的问题。“10%高价剔除”制度一定程度避免了发行“三高”的问题,但也出现了报价相对集中和持续走低的问题。未来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二级市场交易方面,王骥跃认为,有关监管部门需提高容忍度,严打违规,但不干预交易,希望监管部门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精神,继续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在监管方面,田利辉建议,创业板应积极推行公众监管、智能监管和稽查监管,以实现持续监管。在证券市场运行中,应鼓励媒体、协会和普通投资人积极参与监督。同时,利用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监管,随时随地发现市场异动,实行不间断的连续监管。在上述基础之上,加大证券稽查力度,逐案分析、务实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