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陆续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或正迎来“暖”开局。
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 51.6%,不仅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也高于市场预期的51.2%。
稍早前公布的1月进出口数据则显示,以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加15.9%,进口同比增加25.2%。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即使剔除历史低基数的因素,实际进出口增速依然能达到7%和15%左右。
这些向好的势头成为今年政策布局的基础。2月28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适时透露出重点关注的四大领域:去产能、防控金融风险、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振兴制造业。这也被市场解读为2017年“稳中求进”的关键抓手。
而稍早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已经为这些政策“承诺”提供一个有弹性的实施空间:“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改革春风”往哪里吹? 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
经济趋稳蓄势继续回升
来自制造业景气的回升是开年以来市场情绪的“稳定器”。
2月官方制造业PMI超预期升至51.6%,分项数据来看,内需、外需生产均有回升。同日发布的2月财新制造业PMI较1月上升0.7个百分点至51.7%,也连续6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上方。考虑到两个PMI的调查取样范围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此轮回升具有普遍意义。
对于2月制造业PMI,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认为,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生产趋于活跃;国内外需求有所改善,进出口继续回稳向好;新动能持续发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3%和54.6%,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1.7和3.0个百分点,特别是装备制造业PMI为近三年的高点;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持续增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0%,连续两个月上升,且处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预期继续看好。
在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7%和53.0%,分别比1月上升0.6个和0.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8%和51.2%,均高于1月0.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生产的扩张从微观数据中也能看到端倪。“从高频指标来看,1~2月发电耗煤同比增长14.8%,高炉开工率增长28.5%。”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低基数叠加小周期复苏将推升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至6.7%。
2016年下半年以来逐步提振的经济复苏形势也使得市场对于2017年的整体走势判断乐观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预计,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GDP增速有望达到6.5%~7%,CPI涨幅为2.5%~3%。中金公司甚至上调了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从原来的6.7%上调至6.8%。
不过,即使是对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充满信心,在多数受访专家看来,实现的过程却将是“前高后低”的走势。
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表示,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分项中,产出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较1月有所回升;原材料库存返回扩张区间,但产成品库存继续下滑,厂商补库存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投入和产出价格指数仍保持高速上涨,但较1月进一步放缓。2月中国经济继续回暖,但尚不能断言趋势形成,二季度或是关键窗口期。
“去年4季度经济复苏的动能在今年上半年会有所延续,但下半年伴随着终端需求减弱和再库存周期接近尾声,叠加美联储再次加息步伐临近,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会有所减弱。”对于2017年经济走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对记者分析称,“上半年经济有望保持稳定,这从最新的PMI数据可见。但下半年经济将面临国内外不确定因素。”
对于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据他介绍,外部因素主要指特朗普上任后会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带来不确定性;国内因素则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减速还是会反弹,以及地方两会提出的投资计划能否落实也存不确定性。
依照惯例,在本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提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稳”字当头改革提速
经济重回稳步复苏区间,也为改革的继续推进腾出了空间。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开年即提出四大重点工作领域:去产能、防控金融风险、引导房地产平稳发展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及振兴制造业。范围上都不是新领域,但是梳理一下,无不体现出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去产能将严格处置“僵尸企业”提到了核心位置,腾挪资源对应“振兴制造业”,本质都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改革要求;金融改革中的政策重心转向“防风险”,同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则是防微杜渐,高度重视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房地产定位回归“居住”属性,这或将主导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建立。
考虑到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一周举行, 市场预期这些话题同时也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重要的关注热点。
“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全年基调是‘稳增长,控风险’,中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章俊对记者说。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公开称,货币政策在力度上要更为中性,既要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又要有一定的倒逼压力。货币政策在实施上要更加注重预期管理。
王军对记者表示,“货币政策从稳健到稳健中性,这说明今年货币政策环境可能较去年偏紧,同时也意味着投资需求可能出现回落。”
但章俊同时指出,中性的货币政策更多是为了推动金融去杠杆,因此实体经济不会感受到流动性收紧;积极财政政策除了体现为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之外,大力推动PPP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将是方向之一。
对此,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发给记者分析中预计,财政预算赤字率可能从去年的3%提高至3.5%,不过大部分财政政策支持可能继续通过PPP等准财政渠道投放。并预计政府会继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总规模很可能超过5万亿元。
“财政政策发力可能主要在基建投资与制造业投资领域。”王军同时坦言,财政发力毕竟是外部因素,并且也会受到财政赤字等制约,未来仍有待内部因素发力——民间投资增速的回升。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1%,其中国企的投资增速高达18.7%,民间投资增速仅为3.2%。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2016年受中央统战部邀请在湖北进行了民间投资相关调研。他曾对记者表示,“要‘靓女先嫁’,就是优秀的项目要优先让民间资本进入,让他们能够得到甜头,并逐步树立起来信心,这样民营企业才能有更高的积极性来投资项目。”
“引导民资投资参与投资, 现在至少有六个方面可以有所改进:改善政策环境 ;厘清政企关系,营造亲商、扶商和爱商氛围,这使得民企在政府引导下投资; 保护民企合法权益;切实推进简政放权;正确引导民资投资的方向,充分释放民资潜力;应加大力度解决民企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坚持推进金融改革,推动股权融资,并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企业解决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周德文说。
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已经开始狠抓经济,从今年一二月的各项指标来看,经济出现了向好回暖的趋势。如果企业的税负问题能得到进一步解决,在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今年的经济形势会趋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