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东北渐寒。记者走进东北制药集团,午饭已过,207分厂车间工人孟宪伟还没去食堂,而是继续忙着把一台设备的滤网换完。“混改前,做多做少一个样,到点下班走人。混改后,多干多得,为企业创效就是为自己挣钱。”孟宪伟高兴地说,“现在不仅工资涨了,干得好每月还能拿到1000元孝敬父母奖金等福利,不好好干,家里老太太都不让了!”
“企业效益如何?员工待遇最直观!扣除五险一金后,工人平均每月到手还有八九千。”东北制药103分厂厂长刘洋底气十足,身后刚刚完成智能化改造的整肠生制剂生产线上,药粒高速灌入药瓶,发出“哗哗”的声响……
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制药厂被誉为我国制药工业的摇篮,曾援建全国19省市52家医药企业,输送各类人才1300多人。在新时期转型发展中,由于市场主体不突出、体制机制落后,这个老牌制药厂一度濒临破产,工人每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2018年,东北制药作为沈阳市唯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引入民营企业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混改当年,就实现净利润总额、员工月收入同比增长六成以上。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东北制药涅槃重生,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东北制药集团董事长魏海军告诉记者,混改过程中,沈阳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东北制药混改必须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体系等核心要求,尤其在《关于沈阳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竞争类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设股权比例限制。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方大集团参与东北制药定增项目,并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依法依规成为东北制药第一大股东。国有资本退居为第二大股东,由沈阳市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行使出资人职权,在定增项目中增持股票,保持市国资持股比例不变,确保国有资产大幅保值增值。民营资本、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三方出资人,通过上市公司的“三会”行使权利,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混合所有制的目的不是搞拉郎配,一“混”了之,而是让国企在改革中形成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打造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这是东北制药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通过引入方大集团标准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形成严格的制度执行力,东北制药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公司组织各部门梳理完善制度300多项,明确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和考核办法,组织全员开展制度学习,让企业的市场主体定位更突出,加强了全员管理意识、市场意识,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
“这样的机会,过去我想都不敢想。”作为东北制药研究院的院长,刘素娜的资历似乎显得浅了些,但因为科研业绩突出,她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从项目负责人到研究院副院长、再到院长的“三连跳”。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首先打破的是过去用人的“铁交椅”,真正实现能上能下。企业中一大批像刘素娜这样有能力、想干事的人脱颖而出,走上重要的管理岗位,同时多名副总经理、几十名中层干部被解聘接受待岗培训。
为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切实融为一体,东北制药实施管理层和核心骨干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技术骨干到管理层持股几万至几百万股不等;同时围绕工作目标全面开展“赛马”,实行按绩提成,在既定目标完成后,拿出一定比例与干部员工分享,2019年上半年累计兑现提奖3446.32万元。
通过真“混”真“改”,东北制药闯出了发展新路子,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进入了完全市场化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2019年上半年,东北制药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8.9%。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4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