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行人士在曾在2018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投行业务好似“寒冬”。由于监管对IPO市场的态度“严”字当头,对想要上市的优质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券商投行的项目筛选门槛也随之提升,受此影响,IPO承销保荐收入下滑明显,未能助力券商2018年业绩。
时隔不到一年,在科创板落地、IPO排队企业资质提升、发行审核节奏逐步回升的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再次焕发生机。
下半年以来券商IPO保荐收入已达32亿元
一组数据更能直观体现体现券商投行“回暖”的迹象: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截至9月3日,下同),券商IPO承销保荐收入已有3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合计收入为30.46亿元。仅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券商下半年首发收入就已超过上半年业绩水平。
下半年券商首发收入的巨大增量主要来自于科创板上市项目。《证券日报》记者在梳理相关数据并剔除联席保荐收入中的重复项后发现,仅科创板开板后的一个月,券商就有20.99亿元科创板项目承销收入进账,共为券商增加了5倍的首发收入。
具体来看各家券商投行收入“入袋”情况,下半年以来,共有31家券商分食32亿元首发收入。其中,中信建投证券力压中信证券,排名跃升榜首之位,共揽入承销与保荐收入4.32亿元;中信证券紧随其后,以3.9亿元收入位居第二;华泰联合证券与国信证券则位列第三名、第四名,分别揽入2.72亿元和2.42亿元。首发主承销收入超过1亿元的还有包括招商证券、安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东兴证券和国泰君安在内的7家券商。
32亿元的首发收入,对券商投行而言无疑是一次业绩“狂欢”。不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共有93家券商有承销保荐资格,今年以来有首发收入入袋的券商已达42家,还有51家券商暂时“颗粒无收”。
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微增11%
随着2019年半年报披露正式收官,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也浮出水面。从整体来看,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的投行业务收入有所增长,主要提振业绩的业务为债券承销业务,此外,政策松绑也提升了券商投行业务规模。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今年上半年36家上市券商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已占上了两位数。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市券商前6个月的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合计149亿元,同比增长11%。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和光大证券,分别实现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18.04亿元、16.47亿元、16.21亿元、10.64亿元和7.99亿元。
从规模来看,证券公司承销的债券总规模为3.09万亿元,同比增长55%。信用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含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债券细分品种均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不过,证券公司的股权承销规模为6125亿元,同比下降13.17%。其中,IPO发行数量为66家,募集资金金额为603亿元,同比下降35%。此外,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传统股票增发业务持续萎缩。2019年上半年再融资募资规模为5521亿元,同比下降10%。
对于下半年券商投行业务情况的预判,天风证券认为:“在流动性整体宽松,债市利率回归低位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国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整体有望维持高增长,有望增厚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收入。此外,下半年科创板的推出有望带来业绩增量,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科创板的推出对作为中介机构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投行业务或将进一步向龙头券商集中。”(王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