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与半导体板块再度成为市场的香饽饽。6月23日收盘,申万二级半导体指数单日上涨超过5.16%,继6月17日单日上涨7.98%之后,再次拉出长阳。公募、私募机构普遍认为,半导体阶段性景气或将延续,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半导体板块近期普涨
进一步来看,在申万二级半导体指数中,阿石创、国科微两只成分股当日均上涨20%。指数47只成分股中,有16只股票单日涨幅超过5%。
截至6月23日收盘,在104个申万二级指数当中,半导体本月以来累计涨幅17.04%,仅次于汽车整车,排名第二。
与此同时,与半导体相关的、名称中带有“芯片”“半导体”的ETF净值也水涨船高。同时,不少重仓半导体行业的主动基金产品净值也上涨明显。
从芯片与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来看,公募机构普遍表示,长期看好发展前景。南方基金史博表示,持续看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进程。在全球“缺芯”等因素的催化下,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势在必行。无论是传统的半导体设备材料,还是第三代半导体、新制程技术的开拓,都表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持续深耕的决心。
诺德基金潘永昌表示,科技产业创新与景气共振,中长期成长动能强劲。比如半导体领域短期需求强劲叠加供给紧张。短期供需失衡的逻辑与中长期逻辑共振,可能带动半导体板块的景气度持续上行。
行业景气度料持续上行
从阶段性供需来看,不少受访的投资人士表示,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将是大概率事件。长城久嘉创新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尤国梁表示,半导体板块的基本面近年来一直向好,特别是过去两年相关公司业绩增速普遍较高。去年四季度芯片领域开始缺货,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到不少半导体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功率类半导体公司,由于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拉动,今年一季报业绩亮眼,超出市场预期。
金信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孔学兵日前指出,半导体行业2021年实现20%以上的业绩增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从IC设计到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量价齐升成为全球性普遍现象;预计全球半导体产能紧张的局面会延续至2022年。
平安基金薛冀颖表示,从短期景气度看,“需求复苏+库存备货+供给不足”,导致2021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整体供需紧张,“缺芯”现象严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从需求端来看,下游需求较好,汽车、工业等下游需求快速复苏,5G、新能源车等结构性创新带来新增量,另外,疫情影响手机和汽车工业需求,上游芯片普遍消化库存,需求复苏之后供给有限,终端企业加大芯片采购,芯片公司加大晶圆需求,今年上半年短期供需矛盾激化。从供给端来看,成熟制程供给受限,全球半导体总体供给相对比较少,上一轮扩产高峰为2017-2018年上半年,之后在外部扰动影响下扩产较少,2019年设备投资少,2020年设备投资加大(同比+30%),但实际产能较低(疫情影响)。薛冀颖预计,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板块的投资机会,对于本身就具备较好的产业趋势,在高景气之下,更值得去多挖掘个股机会。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第一,此次是前所未有的半导体景气周期,体现为明显的量价齐升,持续时间将超过两年;第二,拥有产能支持的芯片设计公司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芯片设计公司的供给侧改革将开启;第三,中国相关厂商将面临历史性机遇,全球通力合作才是降低经济负面影响的关键;第四,汽车芯片最早紧缺,大概率也是最早解决供需难关的细分领域,但是将带来其他领域的进一步“缺芯”。
深圳翼虎投资分析认为,从近期盘面来看,科技股正逐渐走出底部,半导体行业更是一片火热。半导体产业是受产业链全球配置影响最大的板块之一,疫情之下全球断链断供持续,“缺芯”窘境一直未得到有效缓解,在半导体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半导体供应链企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重点看好第三代半导体,包括MCU、驱动IC、射频器件细分领域的相关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