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王蕊
在当前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不仅基金子公司当前正在经历调整业务,资产规模不断收缩的过程,其他金融机构同样也在密切关注金融去杠杆带来的各种市场变动。委外基金在过去一年升了200%,今年二季度较一季度仅赎回6%,压缩空间仍然巨大。分析人士指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金融监管或将持续收紧。
杠杆率备受关注
安信证券从中债登托管量数据中发现,4月份以来,多数非银金融机构的杠杆略有波动,但整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在银行间市场主要参与主体中,6月商业银行杠杆率整体保持稳定,除商业银行外的其他主要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和基金中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杠杆率快速上升,反映6月非银机构重新加了杠杆。7月末,环比杠杆均明显下降,但非银金融机构未到期余额同比出现反弹,是否重新加杠杆值得关注。
光大证券指出,近期债市杠杆率又现回升苗头,中小行近年来委外投资大发展,且风控不强,使得非银金融机构的杠杆大幅攀升,其中委外基金在过去一年升了200%,今年二季度较一季度仅赎回6%,压缩空间仍然巨大。
光大证券认为,银行同业和表外业务的异化是银行加杠杆的重要途径,且跟传统信贷业务边界模糊、相互交叉,导致银行体系的传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加。因此除了总体杠杆,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和对同业的依赖等杠杆的结构问题同样也会积累较大的金融风险。
华创证券指出,今年以来,存款性公司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负债整体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反映出在MPA考核和银监会监管双管齐下去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之间盛行的同业业务往来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呈现出持续收缩的态势。虽然6月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业务往来下滑速度有所放缓,但监管难松的环境下,这一低迷状态很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延续。
东吴证券提醒,对杠杆率适度性的衡量,需要综合参考杠杆率绝对值的水平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高而稳定的杠杆率水平并不意味着高风险,快速增长的杠杆率则应引起注意。同时,衡量杠杆率的适度性还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和债务结构。
防风险任重道远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监管的边际缓和不过是短期现象,近期的多次会议都反映出决策层去金融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心并未动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监管从严依然是金融政策的主旋律,机构仍需警惕未来监管进一步收紧带来的被动去杠杆压力。
华创证券日前一项针对多家银行领导进行的问卷调査显示,前期监管政策己经对商业银行业务开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部分可操作性的监管指标和细则尚未出台,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依然未对银行相关业务进行明确约束。
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上述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对于后期的监管环境并不看好,在靴子正式落地之前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监管依然是影响债券市场的核心因素,且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强监管和对于后期市场的不确定,导致银行新增资金不大。配置需求可能来自于存量产品加仓和银行体系外的资金。从配置价值看,目前债券有一定配置价值但是并未到最高点,银行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逐步配置,较优的策略是短久期品种继续等待。
光大证券认为,当前M2增速降至历史低位,委外有所赎回,同业理财规模收缩,同业存单发行增速放缓,金融去杠杆看似初见成效。然而各项杠杆指标仍然较高,杠杆结构风险仍较大,金融去杠杆任重道远。从金融部门总杠杆率看,目前6.5%以上的年化增速远超历史和同期国际水平,杠杆增速或应回到3.5%左右;从银行杠杆率来看,其资本充足率若想达标,需要压缩广义信贷规模或补充资本金,但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东吴证券指出,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工作会议,延续了此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基调,依然强调防控金融风险。可见,防风险去杠杆仍将是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主题,而从融资主体这一源头上把控无效融资需求,也将有利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