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王府井(600859.SH)公告称,公司于 6月9日收到《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授予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允许公司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公司将按照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在一季度亏损1.36亿元背景下,王府井的股价却在5月暴涨,从4月30日12.99元/股涨到6月10日30.12元/股,涨幅超130%。利好未出股价翻倍,投资者质疑有内幕交易。
6月10日下午,王府井证券部人士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并无内幕交易。“这一个月零售业都涨得挺好的,他们都有内幕吗?这个逻辑莫名其妙,我们没有办法评价。”
火速自查
6月10日傍晚,上交所向王府井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及股价异常波动相关事项明确说明。
随后,王府井公告称,针对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经自查并向控股股东核实,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股东均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收购、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资产注入、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重大事项。
公告还称,公司已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第一时间披露了《关于公司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的公告》。除上述事件外,公司不存在其他影响股价的敏感信息。经核实,公司知悉该项业务的内幕知情人没有违反保密义务行为,也没有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本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
不过,很多投资者并不认可这一说法,称天风证券商业和社会服务业研究团队5月中旬便发布《首旅集团存在申报免税牌照的可能》文章,透露出内幕信息。
而该团队负责人6月11日公开表示,团队没有去过王府井调研,也没有写过该文章,文章系造谣。
记者注意到,也有投资者认为不存在内幕交易。其称:“申请牌照流程很长,跨部门很多,很多部委都知道,内幕交易是指谁?王府井如果真有内幕就如同格力地产,天天一字板了。中国就是这个机制,有人炒作就会有人跟风。”
记者注意到,6月10日,中金公司上调了王府井目标价99%至30.8元,对应12%的上涨空间。中金公司方面称,稀缺性免税牌照给公司带来广阔的成长前景。这与当日30.12元/股的收盘价接近。
6月11日,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冯加庆对记者说:“投资者指责公司内幕交易,需要证据证明。如果没有内幕人士泄露内幕信息的证据,那只能归属于市场的神奇。”
冯加庆表示:“证监会目前还不能管辖到其他行政部门,现在公司如果有证据证明公司及相关内幕人士没有进行信息泄露,证监会无法对其处罚。”
所谓内幕交易,是指内幕知情人较其他投资者抢先买入或卖出所持有的股票,从而获得非法利益,导致其他投资者无法公平获取信息,在证券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前黄光裕参与上市公司重组,在信息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因内幕交易罪获刑9年,并处罚金6亿元。
估值增200亿
记者注意到,王府井并未公告免税业务对公司的影响。王府井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是拿到了牌照。这是一个新业务,后续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开展。从长远来看应该对公司业绩有好处。”
今年会开展这一业务吗?该人士称:“免税和有税业务是不同的,开展各个环节都可能需要政府审批,所以现在不好说。我们万里长征刚走了第一步。”
2019年,王府井实现营收267.89亿元,同比增长0.29%,扣非净利润9.2亿元,同比下滑13.65%。今年一季度,王府井实现营收15.2亿元,同比下降78.79%;扣非净利润为负1.3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34.46%。
对于业绩情况,该人士对记者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公司业绩下滑明显。我国对疫情控制较快,进入二季度以后,业绩环比在逐渐向好,到现在为止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了,二季度业绩能否回正还不好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王府井在公告中也提到:“一季度公司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公司所处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没有发生重大调整,生产成本和销售等情况没有出现大幅波动、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
据了解,王府井是国内第八家拥有免税业牌照的企业。天眼查显示,王府井实控人是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者股东为北京市人民政府。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章明6月10日发布的研报指出,若按PE估值体系,王府井主业价值100亿元市值,按照自有物业重估角度为262.24亿元;叠加免税估值210~245亿元,其合理市值区间为310亿~507.24亿元。
刘章明判断,王府井免税运营地点或将以北京为先,运营成功后有望全国拓展;北京为出入境人员数量第二大城市,王府井免税店销售情况及利润情况将不弱于珠海免税,预计与珠海免税估值相当。
安信证券出具的研报认为,王府井发力免税业务的区位优势、营销优势明显。王府井门店年客流量高达8000万人次,区位优势赋予更好客流基础;根据公司公开交流数据,王府井2019年主营品类中的高端香化产品占营收20%~25%,与免税业经营品类高度重合;截至2019年,公司已在全国33个城市布局54家门店。
免税概念缘何火热
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收购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股权事项已完成过户。“海免”由此被中国国旅正式拿下。而在近期,中国国旅拟更名,甩掉旅行社业务,专注掘金免税领域。
格力地产也在今年5月拿下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成为其股票连续8个涨停板的主因。免税概念引热市场追逐。
免税概念火热的背后,有诸多因素助推。
首先是国内庞大的免税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免税市场规模为237亿元,2018年增至39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9%。
2017年全球免税销售额为686亿美元,约合4500亿元人民币,2018年增至约5000亿元,增长超10%。
2018年大陆居民出境购物消费超1200亿美元,约合82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约有37%发生在免税店,可测算大陆居民2018年在海外免税店消费约有3000亿元。假设消费回流千亿规模,未来大陆免税市场规模将迅速攀升,这是其市场潜力。
其次,国内免税牌照属于垄断经营,我国对免税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组织进货、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制定管理规定”的政策。算上王府井,国内也仅有8家企业拥有免税业牌照。
刘章明认为,由于免税是国家税收上采取了优惠政策,为了弥补因此带来的财政收入损失,免税行业依然会保持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模式,而国有商业体系在供应链和多业态以及跨区域运营上具备很强的优势。
他指出:“在结合国家免税政策有望放开的大背景下,将出入境人数、地方国资委控股这两个条件作为筛选条件,上海、重庆、广州、武汉等城市国有商业系统有望在免税政策开放背景下参与免税运营,其中百联股份(600827.SH)、重庆百货(600729.SH)、广百股份(002187.SZ)、鄂武商(000501.SZ)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记者注意到,这些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当地国资委。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市场前景广阔、地方国资竞相入局之外,免税概念火热的另一个原因,是疫情之下境外免税店业务停滞,为消费回流国内带来了契机。
此外,海南免税行业也迎来利好。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企业(负面清单行业除外),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相关概念股也迎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