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3日,已有九州通、兴业证券、蓝帆医疗、东阳光、凯伦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发行或拟发行疫情防控债,合计发行规模接近50亿元。
财达证券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胡恒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防控债的快速发行,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的优势与担当。疫情时期,资本市场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支撑。另外,疫情防控债资金流向更为明晰,可以更直接的用于企业的具体防疫活动,可以更有力地支持此次疫情防控,以及正常生产经营的恢复。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是部分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下降,但间接和深层次影响则是企业流动性紧张,并且对新增投资和就业产生冲击。短期来看,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健康运转,能够防止疫情从直接影响向深层次影响演变。债券融资作为重要的补充流动性的渠道,上市公司通过发行短期疫情防控债券,有利于补充现金流,缓解企业停工、产业链不顺畅等带来的流动性冲击,进而为稳投资、稳就业提供支撑。
胡恒松表示,银行、交易所、发改委等部门优化了信用债券发行流程,构建了发行“绿色通道”,鼓励疫情防控债的发行,并适当调整了存续期监管要求。疫情防控债的发行,是资本市场相关部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对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力度的一个重要体现。“首先,这是国家‘一手抓疫情、一手抓经济’的充分体现。其次,这也是相关政策发挥作用的体现。最后,这是资本市场各方对政策合力支持的体现。”
“企业全面复工、员工全员到岗,相关生产和服务企业恢复到正常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后期疫情防控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速度还会有所提升。”刘哲表示。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市公司,多家非上市公司也通过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发行多只疫情防控公司债券。
胡恒松表示,疫情防控债的发行是债券市场发挥优势作用支持疫情防控推出的新产品。结合目前疫情发展态势,预计后续短期内此类债券发行主体范围将持续扩大,发行规模也将有所增加,此类产品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支持公司发行疫情防控债的同时,胡恒松认为,也需要警惕部分项目利用政策善意浑水摸鱼。“部分企业可能利用此次审核、存续期门槛的降低为自身实现融资便利,钻政策空子。基于目前相关债券的发行情况,监管层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募集资金用途方面,应确保将资金用在刀刃上,警惕机会套利;二是在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还要关注还本付息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