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从“鱼米之乡”到“美丽东莞”
发布时间:2018-02-08 15:36 | 来源:南方日报


  ■今昔

  曾是鱼米之乡的东莞,指战员到农田,与农民在一起。陈健聪 摄

  华阳湖完成了从“污染重灾区”到“湿地公园”的美丽蜕变。孙俊杰 摄

  改革开放40年,东莞从一个处处田园风光的鱼米之乡,发展为货流四方的“世界工厂”,成为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先行者。短短数十年间,东莞经历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双重突进,但初期粗放型的发展一度也带来了环境的阵痛。

  生活水平越是提高,东莞人对绿水青山的期待也就越迫切。进入21世纪不久,东莞就提出了“为当代建设一个经济强市,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东莞”的口号,城市发展理念开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水体与大气污染,提高城市绿化……通过持续的生态建设,如今的东莞,早已经成为了风景处处、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新城。

  持续的生态投入,也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优美的环境发挥了吸引优质产业、聚揽高层次人才的磁吸效应。在建设“美丽东莞“道路上,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也一步步变得清晰。

  过去几十年间,东莞迅速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发展历程,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是资源环境巨大消耗带来的压力,促使东莞不得不向效益更好、质量更优的绿色发展模式转型。随着一系列强有力的环境保护举措实施,东莞以“刮骨疗伤”的行动,终于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走出了一条平衡发展之路。

  发展经济与改善人居环境“两手抓”

  今天人们很难联想到,就在本世纪初,东莞还是一个水田和山林环绕的城市,稻田裹住的工业厂房散布在道路两侧。此前十几年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为镇街早期发展注入了动力,但也导致城市“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既缺乏统一规划,也未能实施精细有效的环境管理。

  进入新世纪,“富起来”的东莞逐渐意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迈出生态建设的步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2003年底,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大决策,实施了“建城、修路、整山、治水”城市建设方针,开启了城市面貌的大更新。

  2005年6月,东莞向国家环保总局提交了创模申请,由此开始,东莞出资300多亿元治污,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纷纷上马建设,水泥等污染行业则被叫停,为环保让路。

  作为珠三角首家国家湿地公园的东莞生态园,曾是被称作“东莞最大的涝区、污水汇集区、垃圾堆积区”。从2006年起,经过近数年的科学规划和生态系统建设,这里逐渐蜕变为一个以湿地为特色、景观优美和生态良好的现代产业园区,累计产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近百亿元,成为东莞环境治理的一个典型。

  十几年间,东莞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如今漫步东莞,最夺目的景色就是城市的绿色景观。从几大森林公园茂密葱茏的森林,到遍布全市的城市绿化带,无不让人心情畅快。

  天蓝、水清、景美的新“世界工厂”

  2017年12月31日晚,东莞水乡大道上车流不息,上万名东莞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麻涌华阳湖,参加一场辞旧迎新的跨年活动。当晚的华阳湖流光溢彩,巨大的音乐喷泉在宽阔的湖面上喷涌变化,远处的古塔、楼阁倒影其间,美丽景象令游客神醉。

  但是仅仅4年多前,华阳湖周边还是化工、造纸、电镀、漂染等传统工业遍布的污染重灾区。2013年以来,麻涌镇开展了截污管网建设、关停污染企业、清拆畜牧养殖场和违法搭建物等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再现了四季飘香的岭南水乡景致。

  同样在元旦假期,东莞全市十大森林公园迎来了近百万人次的游客,其中,依傍市区的黄旗山城市公园游客数量超20万人次,家门口的“旅游胜地”已经成为东莞人游玩的绝佳去处。

  近年来,东莞先后开展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并且提出了城市品质提升计划等一系列行动,过去烟囱林立的“世界工厂”,已经呈现出天蓝、水清、景美的新景象。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个个荣誉和光环,成为东莞生态建设的最佳注脚。

  去年10月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东莞在284个城市中,综合排名第38位,在健康宜居型城市子榜单中,位居第28位。

  “东莞的环境绿化做得非常不错,观众也非常热情。我参加了很多马拉松比赛,‘莞马’体验是最好的。”在去年举办的第16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7东莞国际马拉松赛上,东莞良好的城市面貌给各国选手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造工业城市绿色发展样本

  2017年对于东莞环保工作者而言是空前忙碌的一年。这一年,全市新建成截污管网767.81公里,是“十二五”期间和2016年共6年建成总数的1.5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2018年东莞两会上,“美丽东莞”“治水攻坚”等话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日前东莞市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也聚焦“美丽东莞”建设,提出用3年时间推动美丽东莞建设,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打造中国工业城市绿色发展样本和典范,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

  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18年,东莞将继续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加快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新建不少于1300公里、力争达1600公里,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

  此外,年内还将完成不少于100条内河涌整治。在去年河长制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将召开第一次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领导小组会议,加强河长制工作任务的统筹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今年内,东莞植物园二期、银瓶山三期建设,大屏障、大岭山森林公园和同沙生态公园品质提升,黄江巍峨山、谢岗银山、企石东丫湖建设等,一大批家门口的“绿色工程”将纷纷启动,为东莞增添一片片“新绿”。

  有专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与广深科创走廊规划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围绕建设美丽东莞目标,补齐环境短板,夯实生态本底,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将为东莞在区域合作与竞争中,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见证

  务实创新

  推动生态建设

  记者采访了多位长期关注或亲身参与东莞生态建设的人士,东莞数十年来在城市面貌和宜居环境方面发生的变化,让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如今 “东莞蓝”“东莞绿”时常成为市民朋友圈的热门内容,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作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今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久久为功的持续耕耘。从市委、市政府,到环保工作者,再到普通市民,环境治理始终是全社会的共识。即使具体工作中有波折、有反复,但是推进整治的决心却未曾动摇。

  东莞几十年生态建设过程,还充分体现了东莞这座城市务实进取的创新精神,创造出诸多亮点。比如在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以土地产权不变、多种林权并存、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期建设的方式,创造性解决了林地使用问题,这一举措成为全省示范。又比如全市国有林场全部改革为森林公园,走出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之路等等。  南方日报记者 陈启亮



责任编辑:刘沛林
最新文章
2018北京两会:让城市总体规划全面… 日照:让城市“颜值”和“气质”美… 腾讯云副总裁王景田到如皋考察 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 提升胡同颜值 追寻老城记忆 北京市东城区立规矩保护老城文化风… 京杭大运河:水清河美 繁华重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 怀来开启新篇…
推荐文章
179个非法组织曝光 国务院精准扶贫… “扫黑除恶”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 司法部党组会强调:推进司法行政改… 赵克志:多方施策依法严厉打击整治… 周强强调:强化审判执行工作 确保… 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 通过快递… 习近平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 "建设法治乡村"首现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