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大会上讲话。
中国日报6月11日电(记者 王燕飞)在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人口红利缩减的挑战下,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表示,政府需要改善其融资的模式。
他表示,虽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7%,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但是城市化已经进入2.0阶段。这个时候继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如果没有响应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城市化会出现我们预想不到的过剩。”
他是在6月10-11日在廊坊举办的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作出上述表示的。他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有些地方人口已经没有在增长,甚至有些以前非常好的城市,包括东北的城市,都出现人口净减少。“下一个阶段的城市化,需要尽快把资本型的增长转变为现金流的增长,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改善城镇化发展的融资模式,”他说。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在这个阶段,“我们不要这么多铁路,不要这么多房子,不要这么多机场,不要这么多港口,我们现在要把已经建成的铁路、房子、机场、港口变成现金、变成利润、变成分红、变成租金等等。”
中国过去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直接融资的模式,主要就是土地财政。他表示,土地财政相当于国家一下把七十年的收益一下拿过来。“这种模式相当于直接融资,“他说,“这在过去也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方式,但这个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他表示,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投资性的需求会急剧下降,而运营这些设备,管道、卫生间、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等等会上升。“这个时候我们收入的模式必须同时改变,不能够再一次性的找人家把未来的收益贴现过来。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持续性地支出开始出现了。如果我们这个不转变的话,这两个是不能配套的,”他说。
他强调,如果支出和收益的模式不及时地调整,收入还是以土地收入为主,还有通过发行债务为主,而无法与以现金流为主的支付模式相匹配,很快就会出现现金流的缺口。“这个缺口如果长期维持下去,中国的城市化就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