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住风貌,让人气重新旺起来”
施工人员正在拆除唐人茶道茶艺馆户外占道围栏。本报记者 方非摄 |
本报记者 王海燕
7月27日上午,什刹海前海南沿。伴随着“刺啦啦”的电锯声,“唐人茶道”茶艺馆二楼两座私自搭建的木亭,被拆解成碎片。门前暗红色的铁艺围栏,也在电焊机的切割下,一段段被拆卸,亮出了被圈占的青石台阶。
“唐人茶道”老板唐涛,此刻背靠在什刹海的沿湖栏杆上,远远地看着。记者走上前,和他攀谈起来。
“这次拆违动静挺大的吧?”
“是啊,自己精心设计的亭子、露台全拆了,真挺心疼的。”唐涛顿了顿说,“但我们还是积极配合政府,毕竟什刹海这一圈儿,违建都在拆。”
“唐人茶道”涉及3处私搭违建,另外还有门前80多米长的铁艺围栏。开展这次执法行动,风景区管理处和城管队工作人员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唐涛就爽快答应下来。甚至在此之前,他和员工已经将门口的数十张露天茶座、以及围着一棵大槐树修建的休闲茶亭,主动进行了拆除。
“这次拆违对我们商户的心理冲击是挺大的。但仔细想想,整治还是有必要的。”唐涛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002年到什刹海开茶艺馆,一转眼已经十五年了。“我刚来的时候,这一片还挺安静的。开茶馆需要的就是静。现在,胡同游三轮车、汽车来来往往的,那份静已经很难找到了。”
不仅静谧难得,这几年,包括唐涛在内,什刹海很多商户都在走下坡路,“特别是近三年,收入下滑得厉害。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跟景区的大环境肯定有关系。很多游客是冲着什刹海的文化、风貌来的,如果文化味儿没有了,风貌留不住了,生意也很难做得下去了。”
拆违不可避免带来了经济损失,按照唐涛的估算,他的茶艺馆至少要损失40%的经济收入。心疼归心疼,他对什刹海的未来仍充满期待。“如果政府能够尽快出台规范,明确商业业态,保住什刹海的传统风貌,让人气重新旺起来,那么眼前的转型阵痛还是值得的。”
6月份以来,拆违工作在荷花市场、后海北沿、后海南沿、前海北沿、银锭桥胡同等重点区域全面推进。“飞鱼”“摆渡”“银海轩”“金色提香”等一批酒吧餐馆二层违建、露台被拆除,总计拆除违建4000多平方米。350块与什刹海风貌极不协调的违规广告牌匾,也在游客的视野中消失。
与“唐人茶道”紧邻,一处经营“轰炸大鱿鱼”的平房违建当天也被推平。违建的主人是住在什刹海马良胡同10号的居民李勇。出乎执法人员的意料,这位腿部有残疾的老北京,一大早就拄着拐棍,给送来一箱矿泉水。“别别别,都是钱买的。”执法队员们一个劲儿摆手推辞。“居民的东西当然不能要,但那一刻,心里还真是挺感动的。”西城城管局第一执法队副队长陆昆说。
这处7.6平方米的平房违建,每年为李勇带来几万元的租金收益,拆了,就意味着这笔每年的固定收益就没有了。“我身体不好,要说困难不是没有。可咱北京人都讲究面儿,为了首都的风貌,我这处房拆了也就拆了。”
什刹海景区的综合环境整治仍将持续进行。下半年,整治工作将从沿湖的酒吧街延伸到胡同街巷里。以“静下来、慢下来”为目标,进一步规范景区秩序,同时也为胡同居民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