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全国首部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南京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凸显制度优势、释放治理效能,以法治之力推动“南京之治”不断迈向新境界。
强化规范引导,
社会治理有法可依
“李大姐,你就让一步嘛,先按规定拆除违建,咱可别碰违法的硬杠杠。”10月23日,江宁区秣陵街道胜太社区明华烟酒店外,在网格员欧家斌的耐心调解下,商户李明华终于点头答应修复被她扩建店面而破坏的墙体,并和投诉她的邻居握手言和,一桩纠纷得以解决。
“为了这桩调解,我先后跑了五六趟,第一次登门时,当事人一句‘你是网格员,没有执法权’,怼得我哑口无言。”江宁区秣陵街道胜太社区网格员欧家斌说,根据《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解释相关法律法规,这才获得配合。
《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于今年3月10日起正式实施,是全国首部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使市域社会治理有了明确遵循和执法依据,标志着南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迈上新台阶。
“我们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对多元解纷、隐患举报、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数据赋能等作出具体规定。”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告诉记者,《条例》还明确了政府、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责权限和边界,对市域社会治理的路径、方法、手段、措施也作出制度性安排。
《条例》落地所带来的改变,也让雨花台区孙家社区网格员李鹏程感触颇深。“过去我们在网格内处理居民矛盾纠纷时,由于缺少法律支撑,往往会遇到一些阻力,《条例》打通了矛盾纠纷化解程序的运转链条,让网格员处理相关纠纷时有法可依,强化了网格员的法治意识,提升了网格服务能力。”
法治是社会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南京不断筑牢社会治理法治根基,每年推出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司法为民十大实事,不断深化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提供更高品质、更优服务的法治产品,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法治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化执法改革,
全面激活治理效能
10月12日,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在专题调度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时强调,要深化街镇集成改革,依法赋予街镇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和行政执法权,推动资源力量一沉到底,全面推广社区(村)和网格吹哨、区街镇职能部门“报到”做法,完善“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
“先解决问题再说”,离不开一支能够高效作战的治理队伍。近年来,南京整合街道城管、市场监管、安监等多支执法监管队伍,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制定531项街镇相对集中处罚权基础清单,将行政权力沉下去,将治理效力提上来。
11月12日,秦淮区月牙湖街道金泰社区3号网格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御水湾小区地下室存有无主煤气罐,罐内有煤气。月牙湖街道立即派单到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局即指派安监办联系燃气公司收走。这是秦淮区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网格事项高效流转解决,部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也被编入网格中,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秦淮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文炳说,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过去“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难题,消除了不少执法“真空”地带。
“过去,街道网格员发现违法线索需要先报送,再由相关部门介入立案查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下,执法周期较长。” 红花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曦说,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街道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次上门全面会诊”的“秦淮经验”,“现在在我们辖区内,已经没有综合执法敲不开的工地大门,没有综合执法管不了的工地项目。”刘曦说,红花街道一体化建设综合行政执法局后,涉及工地的安全、环保、水务等领域问题隐患都得到有效遏制。
延伸法治触角,
提升基层自治能力
“社区来了政法网格员,化解涉法难题有了好帮手,不但能管,而且管得住,网格治理有温度更有力度。”建邺区兴隆街道奥体社区党委书记宋跃金说,去年社区为37个政法网格员打造了“政法网格驿站”,方便他们宣传法律知识,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支撑是基层,最突出的矛盾也集中在基层。去年3月,南京打出政法网格员队伍建设系列“组合拳”,全市1.6万名政法机关干部、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会会员等进入1.2万个基层网格,将法治力量精确输送至社区的每一个最小单元。
为帮助提升基层自治能力,江北新区法院建立全市首个调解员实训基地,长期承接辖区内各街道调解员等来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采取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方式,组织系统授课,同时安排基层调解人员嵌入办案小组,从着手调解到诉调对接全流程参与。
在溧水区洪蓝街道无想寺社区,“流动的茶馆”开启法治乡村治理新模式。“我们通过搭建‘流动的茶馆’援法议事平台,请村干部和群众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村(居)民关心事、烦心事及社区难管的事。”无想寺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晖说,今年以来,该社区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累计征集各类需求34条、 疑难纠纷6件次, 经过援法议事会平台评议,产生有效议题28个,实现服务内容与老百姓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举办覆盖面达640万人次的“农民工学法周”“金陵法治惠民大讲堂”,成立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0个、市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76个,“聚焦长江”水法治宣传园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南京不断擦亮法治“金字招牌”,知法懂法守法、社会和谐稳定之风蔚然形成。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划定了重点。”徐锦辉说,“我们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以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为目标,把南京这座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全部力量。”
□ 本报记者 林元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