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苏州河华政段岸线贯通纪实之三:厘清“边界”考验硬功夫和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1-09-24 09:38 | 来源:上观新闻


  昨天,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滨河步道正式开放,沿河“一带十点”首次向公众揭开面纱。

  开放首日,今年68岁的华院小区居民周荣华第一时间走上了步道,他的目的地是沿河十景中的“法剧场”。这里曾是华政后勤楼的所在地,也是他退休前工作多年的地方,此次因滨河景观提升需要进行了搬迁腾地。

  2019年,苏州河长宁段新增1.9公里开放岸线,在苏州河边工作、居住了近40年后,周荣华第一次能真正惬意地漫步在苏州河边。

  今年这一轮开放更令他惊喜。虽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步道实行“软开放”,华政校园与滨河步道暂时用花箱、篱笆分隔出了边界,但近在咫尺的校园老建筑已经让周荣华感叹“意想不到的漂亮”。

  今年5月以来,在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景观提升工程中,关于“边界”的探讨不胜枚举。既有关于步道和校园空间界限的梳理,也有政府与校方管理边界的讨论。而在所有边界明晰之后,区校双方和各参建主体展现出的合作姿态与协同机制,则是这场景观提升工程中最令人惊喜的收获。

  不可或缺的讨论

  9月18日下午,中秋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苏州河华政段滨水景观提升项目推进例会在华政长宁校区举行。由于参会单位较多,这场例会从景观提升项目现场指挥部的所在地树人堂,临时转移到了更宽敞的交谊楼。

  步道开放环节所涉及的所有部门悉数到场,包括华政后勤处、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华阳路街道、派出所、城管中队、沿线相关居委会、苏州河步道管养单位和景观提升参建单位的负责人。

  这场节前加开的推进会,主要讨论内容正是9月23日滨河步道“软开放”的各项细节。之所以称为“软开放”,是因为基于目前疫情防控要求,市民游客暂时无法从滨河开放空间进入华政校园。而早在今年8月,步道沿河景观尚在施工期间,华政校方与长宁区建管委就已经同步启动了开放方案的研究。

  苏州河华政段开放空间,分为沿苏州河滨河区以及华政校园内部区域。根据设计方案,通过既有建筑立面、花箱和篱笆等三种形式实现“软隔离”,达到既不影响人们观赏建筑和景观,又能起到提醒与围挡的作用。

  不过,从景观步道建设完成,到真正开放使用,同时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周边居民区不受影响,其中涉及的每一环节、每个部门都需要沟通得事无巨细,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治安问题很重要,但就目前来看,更要紧的还是疫情防控。”来自华政后勤处的参会代表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疫情防控的底线责任,以及今夏以来,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各地出现的确诊病例,都让学校倍感压力和责任重大。

  好在经过4个多月的磨合,无论是校方、政府部门、设计、施工单位,还是其他各相关参与主体,只要坐到了现场指挥部的会议桌前,所有的沟通与讨论都是开放和透明的。就像上海人青睐的行事风格:一切都摊开来说。

  充分、毫无保留沟通,恰恰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帮助工程高效推进的基石。

  “我们已经有预案,如果可行,最快国庆期间就可基本到位。”陈慧是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负责人,也是整个苏州河华政段景观提升工程的现场总负责。趁着各部门负责人都在场,她提出了建管委和建设方对“软隔离”具体细节的几点方案设想。

  “第一,在步道两侧出入口设置人脸识别设备,实行单向通行,学校师生可进出步道和校园,但其他通行者不能进入学校;第二,我们会准备足够的告示牌,提醒游客不要进入校园、请勿大声喧哗。”

  第三个设想则是校方最关心的细节。为了让“软隔离”既醒目又美观,采用了花箱的设计,在标有华政标识的定制花箱上种植圣诞花等色彩较丰富的花卉,排列后形成隔离围挡。最初的设计方案是每个花箱保持50至60厘米的间距,当中用锁链相连。但步道建成后,校方和建设方经过多次实地踏勘,觉得应该缩短花箱距离,让“软隔离”变得更“严实”,同时步道花卉也能更丰富。

  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甚至有些“啰嗦”的顾虑和设想,在会上都会被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来。因为每一位参会者都知道,只要问题能解决,把风险和隐患排查在步道开放之前,此刻再复杂的讨论,都是有意义且不可或缺的。

  开放前的疑问

  “建管委的主要职能是建设,在人流压力测试方面,我们的经验肯定不是最丰富的。”即便被大家公认为整个苏河景观提升项目的“大管家”,陈慧始终保持着一股不耻下问的精神。尤其当中秋节前夕,不少市民得知苏州河华政段步道即将开放,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步道两侧入口甚至校园门前询问时,市民的期盼和安全开放的重任,让陈慧感到肩上的担子不同以往。

  “这里要恳请街道把我们的困难带回去。”推进会上,陈慧向坐在一旁的华阳路街道负责人抛出了一则“求助信息”。 下转◆3版(上接第1版)一方面,步道开放后增加的游客量,可能会影响周边华院、华航等小区居民的生活,步道管理方在做好人流和音量控制时,也希望取得居民的理解;另一方面,早在2019年8月,华政滨河步道首次开放时,华阳路街道就组织了居民志愿者,在步道通行的早、晚高峰进行环境和秩序维护。

  “我就是‘护河队’志愿者之一。”周荣华说,当时自己和邻居们穿上平安志愿者的马甲,负责劝阻在步道上骑车、遛狗和摘树上果子的行为。“安保人员负责盯牢安全防线,我们来共同守护大家的安全和环境的整洁。”

  “没问题,我们先跟几个居民区党总支商量,提前组织好志愿者队伍,一有需要就安排大家上岗。”华阳路街道负责人说。

  “感谢街道和居委会的支持,我们这里还是有几个问题需要再明确一下。”华政后勤处的参会代表提出了几点问题设想:步道上,学校和区政府的管理边界如何划分?将来万一步道上发生纠纷,谁来负责?步道的保安、保绿、保洁谁来管?

  事实上,2019年的第一轮开放,让苏州河两岸开放空间的技防、安防设施有了一轮整体更新。眼下,华政段的苏河步道与校园内的安防、技防系统已基本合二为一,人们从进入步道到步入校园,都有相关的安防设施、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跟踪识别。

  “步道和校园的边界,由作为软隔离设施的花箱、篱笆、建筑等实行‘自然分界’,原则就是‘我建我管’,绿化、保洁和保安都由一体化养护公司完成。”陈慧介绍。

  “我们公安这边有些补充。”现场讨论过半,华阳路派出所的参会民警代表主动插话。“虽然管理的原则是‘谁建谁管’,但万一出现特殊情况,大众不会细究事情是发生在步道上还是校园的地界,影响的还是整个苏州河华政段开放空间的形象。”派出所方面建议,未来校园一旦向公众开放,管理时还要注意学校与社会的边界如何区分,现在的“软隔离”时期正好为这一思考带来了窗口期。

  华政滨河步道的开放,既需要学校和区政府厘清900多米步道上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边界,但在开放之后,步道的管理实则是一件需要“相互照应”的事。权责的明晰考验的是政府与校方各自职能的硬功夫,双方的合作与协同映射的则是共同的软实力。

  近在眼前的考验

  眼下,如想进入苏州河华政步道,一睹华政历史建筑群的人文风光,可以从华阳路20弄和中山公园3号门两个出入口进入。但两处步道入口都比较狭窄,平均宽度约1.8米。因此,人流量较大时是否会出现人群聚集,甚至影响市政道路车辆的通行,也在应急预案的讨论之列。

  现场有参会代表立即提出,可否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实行预约制。例如此前颇受关注的上生·新所茑屋书店,通过预约制较好地控制了历史建筑中的客流。

  “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提前测算,步道最大的客流容量是多少,比如分两个时段统计,教学时段和节假日时段?”华政的参会代表进一步提问,“是否可以统计一下每位游客大致在华政步道范围内的逗留时间和游客高峰时段,这样我们校园内也可以提前做好预案,对师生的活动做好安排。”还有参会者提出,可否借鉴迪士尼乐园的做法,在高峰时摆放排队时长的提示牌。

  华阳路派出所的参会民警则以朱家角为例,在节假日,整个景区对外开放,但需要通过预约进入,既保证了游客的体验舒适度,也让相关部门在疫情期间对人员管理有了更好的掌握。“尤其是华政段的步道最宽处有98米,但最窄处只有4米左右,虽然比以前宽阔不少,但还是可能引发人群拥堵,预约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止人流对冲的效果。”

  令人惊喜的是,仅一个中秋假期的功夫,步道预约系统已经有了着落。9月22日,步道开放前一天,记者在现场见到陈慧。她兴奋地告诉记者:“预约小程序正在开发,华阳路街道主动承担了相关工作。”

  眼下,苏州河华政步道软开放时间为每天7时至21时。9月23日至30日暂无预约措施,国庆期间将上线预约小程序,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无论是设计、施工环节,还是开放、管理环节,每一个节点我们都志在必得,力求为大家呈现完美的作品。”陈慧说。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正式启动苏州河整治,到如今苏州河畔最大历史建筑群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苏州河畔发生的一道道传奇,也将为这片闪耀着历史荣光的河流不断孕育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中秋小长假济南再上演大型灯光秀,… 精细化长效监管 多举措优化环境 爱心慰问、手工制作、好戏上演……… 湖南宁乡:学党史办实事 解开“心… 迎国庆、保进博,秋季爱卫正当时! 一大波好消息袭来!涉及安徽生活垃… 北京市社会诉求处理机制综述:市民… 台州:“垃圾分类”驿站为街区群众…
推荐文章
北京将在全市将建立三级人力资源服… 北京5G建设“建用并举” 多场景实… 回天地区心理服务站点将全覆盖 北京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秒级退… 北京经开区268个高频事项“跨省通… 我国高铁对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 中国宣布双碳目标周年:北京筹谋迈… 天津市优化职称评定支持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