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至今约十年,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城市运行模式。13日,进行中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聚焦智慧城市的发展困惑和机遇,为北京创建和谐宜居之都建言献策。
超大城市治理是世界级难题。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北京,城市高速运行,传统管理模式和机制面临挑战。2012年,北京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涉及人口、交通、食品安全等领域,勾勒出一幅“智慧图景”。
“智慧城市建设经历数年的爆发式增长阶段,可复制推广的样板案例凤毛麟角,建设遇到了一些困惑。”来自九三学社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城市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共享交互、技术更新迭代迅速、未来发展规模预测困难等问题。
他称,北京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建议立足城市治理全行业、全领域,完善政策制度,建立统一标准体系;着力基础支撑能力,解决各类数据之间有效转译与交互。
来自经济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金日圣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康伟宏谈到,北京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一网通办”,通过App、微信等办理服务事项。但推出这些App之前,要关注民众真正的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最大的价值是解决了交易活动中的互信问题,让全流程信息数据不可篡改和不可撤销,可验证、可追溯、可追责,并且安全加密。”来自台湾同胞联谊会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文化宣传部部长陈小艳表示,面对大量政务数据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智慧城市的供给能力,为政府数据融合共享以及新一代政务云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目前,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数字北京”发展到“智慧北京”,并正以城市副中心为试点,迈向“新型智慧北京”阶段。
陈小艳建议,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融合,从而推动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治理以及服务过程透明化,推动智能化和可信任政府的建设,破除区域、部门信息孤岛,优化北京市营商环境和提升开放发展核心竞争力。
根据202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今年将深入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同时,将建立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开展“秒批”“无感审批”等智能场景应用,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1000项事项移动端办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