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靠民、不扰民”,着力破解拆违拆临、城市环境治理等城市发展顽疾,全力打造崇德向善、和谐宜居、文明有序的现代泉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为民靠民不扰民” 破立并举敢啃“硬骨头”
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说,济南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上,始终坚持创城“为民、靠民、不扰民”的理念,顺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期盼,真正给群众带来实惠、带来福祉。
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违法建设是城市管理一大难题。
今年1月,济南市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最大力度的拆违拆临行动,采取“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原则,敢于啃“硬骨头”,做到有违必拆。同时,金融、工商、建委、规划等多部门探索联合惩戒办法,拒不拆除违法建筑的企业和个人在申请贷款、企业注册、房屋交易等方面处处受限。
存在几十年之久的济南山师东路沿街264户违建门头房,饮虎池街烧烤一条街,纬十路堵路多年的临时建筑,以及锦绣川水库等周边上百栋违建别墅,都被一一拆除。
今年以来,济南市共拆除违法建设6万余处、3000多万平方米,并全部绿化美化;建绿透绿竣工面积18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可提高0.5个百分点。
构筑民生“兜底”保障,不让被拆商户失去生计。今年5月被取缔的历城区花园路夜市曾有800多个摊位,在政府统筹安排下,商户们迁移到邻近的环联东方商贸城,并免去两年摊位费和物业费,吃上了“定心丸”。“刚开始还担心生活没着落,现在平均一晚能挣两三百元。”夜市商户杜勇军说。
细节入手促城市文明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更要从细节着手。济南市坚持重点工作与长效建设相促进、集中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整治提升行动”,集中解决了一大批难事实事,群众在创城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增强。
一个路口的文明代表一个城市的文明。针对交通秩序差、车辆乱停放等顽疾,济南市疏堵并重、重拳出击。济南交警在全市50个主要路口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对行人和骑车人闯红灯行为抓拍、处罚和曝光;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让文明交通的理念浸润于车主、行人内心……
经过半年努力,济南市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不让行斑马线违法率分别下降28.6%、36.7%、79.3%,路段违法停车率下降61.3%。
济南市还开展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282个老旧小区的集中整治,使老旧小区换新颜。在市中区乐山小区,原来占道经营的摊贩已不见踪影,私搭乱建的棚子都被拆除,小区广场也修缮一新,引来众多市民聚集休憩。
今年以来,济南共整治“空中蛛网”1.6万多公里,城市逐渐露出“最美天际线”;整治背街小巷263条,建成开放山体公园26处,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1%和11.6平方米,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和群众生活质量。
全民共建共享 城市因文明更美好
每天早晚高峰,年过六旬的市民交通志愿者袁雨田都会穿上黄马甲,风雨无阻地来到济南经七路与纬十二路口疏导交通。虽然辛苦,但他乐此不疲。“能为城市文明出把力,这点辛苦算啥!”袁雨田说。
一座城市的文明,同样体现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对文明的践行程度。济南市把动员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作为创城的有效途径,先后搭建“12345创城热线”“市民拍客团”等6大参与平台,实行市民投诉“12小时认领、24小时整改”工作制度,受理办理群众建议、投诉248万件,办结满意率达96.72%。
济南市还成立了5600余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3万人。在各个公共场所、景点景区和服务窗口,“红马甲”“红帽子”“红袖章”担当公共文明引导员,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为全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近年来,济南市共组织主题教育实践、公益惠民演出、文化讲堂论坛等各类活动3万余场次,使“泉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意识深入人心。
文明人创建文明城,文明城滋养文明人。近年来,济南市共有30人当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6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涌现出火海救人的泉城平民英雄“蜘蛛侠”等一大批凡人善举,展现出泉城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